您的位置:首页 >信息化 >

最新研究系统阐明 退耕还林对黄土高原气候的影响

2022-09-21 10:16:05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兰州大学黄河流域绿色发展研究院青年研究员田磊和张宝庆教授团队开展了黄土高原区域水文气候数值模拟研究,较系统地阐明了区域气候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响应机制,相关成果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气》在线发表。

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黄土高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下简称退耕还林工程),20多年来,大量坡耕地被转化为草地和林地,区域植被覆盖水平明显提高,入黄河泥沙大幅降低。研究显示,退耕还林工程中,植被建设可通过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地表反照率等对黄土高原水文气候过程产生影响。但研究也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引起区域蒸散耗水量急剧增加,消耗了原本就有限的水资源,导致入黄河径流量锐减,加剧了区域干旱缺水态势。然而,这些结论只是单向考虑了陆地表面的水文效应,忽视了区域气候的反馈作用。在评估大规模植被建设的影响时,需要同时考虑陆面和大气间的双向作用,目前黄土高原大规模植被建设对区域气温和降水的反馈效应尚不清晰,大规模植被建设对区域气候的影响亟须解答。

研究基于陆气耦合模型、多源遥感观测数据和气候再分析资料,定量评估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对区域气温、降水、水汽传输以及水汽—降水转化的影响,主要取得了两点科学认识。

一是大规模植被建设引发的植被变绿导致反照率显著降低,从而引起净短波辐射增加,进而导致感热通量增强。虽然潜热通量也显著增加,但在年际尺度上,辐射作用引起的能量过程改变强于非辐射作用(蒸散发)引起的能量过程改变,最终使得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在年尺度上表现为增温效应。

二是大规模植被建设显著增加了区域蒸散发,使得近地表大气更加湿润,增强了土壤水分—植被—降水间的正反馈作用,导致水汽辐合变强和云量增多,提高了降水再循环率,并加强了区域大气水循环,最终使得植被建设对黄土高原降水量增加具有积极作用。

以上研究工作为认识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区域气候效应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入理解人工造林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对探讨人类活动和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很有价值,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可持续性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记者颉满斌)

关键词: 兰州大学黄河流域 绿色发展研究院青年研究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

相关阅读

精彩推送